要闻 财经 宏观 商业 金融 理财 行情 股票 外汇 期货 基金 综合

网约车,抢市场不能只靠“烧钱”

2018-04-20 13:20:14

但凡成功的创业,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能提供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和服务,而不仅仅是靠烧钱博关注。这需要尊重市场竞争规则,持续改善用户体验,创新盈利模式

最近的“互联网+”市场有些热闹。做旅游的进军网约车;做网络的试水送外卖……在这拨乱花迷眼的变局中,美团“怼上”滴滴,就成为颇受关注的话题。

据媒体报道,在上海,美团打车上线前三天,就分别拿到15万、20万和30万单,一周内总共服务乘客220万人次,一举打掉滴滴打车1/3的市场份额。如此迅速的扩张,美团的“撒手锏”是“烧钱”。美团打车每单补贴30元,忽略系统运维成本不计,按日单量20万单来算,一天就要烧掉600多万元。这样大手笔“烧钱”,一方面让人慨叹“有钱任性”,另一方面不免让人担心“会不会烧出窟窿来”。

在互联网领域,新进入者大举烧钱补贴,这样的故事并不新鲜。滴滴打车倒贴用户的记忆并不遥远——打车不仅免费,还额外返送10元代金券。然而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”,待到市场一家独大之后,滴滴打车滥用流量分发权、派单玩猫腻的做法并不少见。结果是把乘客、司机两头都给惹了:在用户端,要么打不到车,要么就只能选择优享加价;在司机端,平台抽佣比例越来越高,有的地区一度从20%涨到40%。这是典型“把羊养肥了再宰”的短视套路,不是现代企业应有的格局与气度。这次美团打车攻势凶猛,用户反响强烈,其原因在于:消费者对老店主积怨已久,好容易有新店开张,还能有经济上的实惠,自然就用脚投票,投入另一方怀抱了。

那么,一味“烧钱”就能顺利抢下市场份额吗?也未必。在移动互联网竞争进入下半场之后,烧钱战术越来越呈现边际递减效应,这已成为行业共识。其原因在于,消费者在做消费选择时,除了要算一笔经济账,更要算一笔综合账,比如:人身与财产安全、隐私保护、支付风险等。出行是一项高度私密化的日常活动,如果安全打了折扣,烧钱带来的补贴价值就不重要了。换言之,在消费升级面前,综合账比经济账更重要,这方面才是真正的竞争蓝海,才是企业应该付诸心血的用武之地。

无论美团还是滴滴,互联网市场主体得明白,竞争是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,但绝不止于烧钱。烧钱只能烧一时,但烧不了一世。尽管美团手握70亿美元现金,滴滴手握170亿美元现金,烧钱这张牌固然容易打,但玩火可能导致唇伤齿坏,更别提抢占市场份额了。

但凡成功的创业,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能提供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和服务,而不仅仅是靠烧钱博关注。这需要尊重市场竞争规则,持续改善用户体验,创新盈利模式。

拿网约车来说,市场竞争要依法依规。乘客的出行需求是立体、多元的,要实现及时、快捷、安心、舒坦乘车,离不开技术赋能与真情服务,这要求平台企业做深做透人像认证、三证验真、背景筛查、支付系统等技术,沉下心做好出行闭环上的每一个细节。不能做花钱赚吆喝的赔本买卖,而是努力打通与其他消费场景的链接,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。如果平台企业纵容非法客运行为,为了刷数据放低驾驶员、车辆注册信息的准入门槛,结果一定逃不脱被顶格处罚的结局。

相关文章

热门推荐

每日推荐

图片新闻

读图